发布日期:2025-08-06 10:49点击次数:
2024年2月,日美首次以中国为假想敌的“利刃”计算机模拟演习中,日本自卫队主动要求美军对中国实施核威慑,美方最终接受了这一提议。
这场演习设定在“台湾事”背景下,日本以“抑制中国”为由,屡次推动美军使用“核恐吓”手段。
日美核协作,从“模糊承诺”到“实战推演”
2024年12月,日美制定《延伸威慑指针》,首次明文规定“美军在东亚危机中使用核武器时,日本政府可参与协调并表达意见”。
这一机制将核威慑从口头承诺升级为制度化操作,设定了具体脚本,若东亚爆发冲突,美军可被迫使用核武,日本负责协调政府行动、民众说明及信息传递。
2025年7月,美日举行部长级“延伸威慑磋商”,美国防长奥斯汀公开宣称“延伸威慑是日美同盟核心”,并首次将核保护承诺书面化。
日本防卫大臣木原实强调,这是应对“中国军力扩张”的必要举措。
日本的“核双面人”本质,受害者还是共谋者
作为唯一核爆受害国,日本政府长期标榜“无核三原则”(不拥有、不制造、不运进核武器),却在秘密推演中深度参与核作战计划。
广岛原爆幸存者佐久间邦彦痛斥,“政府参与核武讨论,根本不懂核武器的非人道性! ”
日本持有47.8吨分离钚,可制造超5000枚核弹,其核电产业技术全球领先,固体火箭技术可随时转为洲际导弹载体;
1969年《冲绳密约》默许美国核舰艇停靠日本港口,所谓“无核三原则”早成空文;
2025年民调显示,20.3%民众支持“核共享”,57%认为应讨论该选项,反核情绪正被右翼稀释。
中国反制,东风快递的“硬核回应”
面对美日核威慑试探,中国国防部明确表态,坚持自卫防御核战略,对无核国家不首先使用核武器,若底线被突破,“政策将调整”。
美军在东亚常态仅部署2个航母战斗群,解放军火箭军可在第二岛链内实施饱和打击,无需动用核武;
核威慑平衡,东风系列导弹覆盖北美,确保“相互确保摧毁”(MAD)逻辑有效。 美军若介入台海,其增援部队将优先成为打击目标。
日本右翼的“核野心”政治右倾化加速
日本参议院选举中,极右翼政党“参政党”议席激增,主张“天皇中心”国家观,并推动修改“无核三原则”。
前首相安倍晋三曾公开鼓吹“核共享”,自民党政调会长高市早苗更要求为“不运进核武”原则设置“例外”。
经济下行助长民粹主义,右翼以“国家安全”为幌子,将核武装包装成“必要选项”。 美国对日本核技术纵容,尤其是钚材料处理合作,进一步降低了拥核门槛。
东北亚的“核多米诺骨牌”
美日核协作已触发地区连锁反应,韩国尹锡悦政府要求与美“核演习”,美韩签署《安全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三边防务会晤机制;
北约东扩,北约计划在日本设联络处,美日韩军事一体化加速,“亚洲版北约”雏形初现;
军备竞赛,全球核弹头数量年增2.5%,中国核武库增幅达7%,朝鲜加紧核试验,恶性螺旋已然成型。
日本一面高呼“废核”,一面推动核武装;美国一面承诺“防卫”,一面将盟友推向冲突前线。 当广岛长崎的哀鸣被军演推演取代,东亚的和平筹码还剩下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