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8-09 09:03点击次数:
美国引以为傲的F-35战斗机生产线,近期竟然停摆了。这消息一出,无疑在全球军工界炸开了锅。
奇怪的是,导致停产的“扳机”,并非战场,而是华盛顿商务部针对中国的一纸禁令。
这纸禁令本意是要“卡住”中国大飞机C919的咽喉,禁止通用电气(GE)出售关键发动机。
本以为这是对华施压的重磅筹码,结果却反噬了美国自身军工核心,连最先进的战机都造不出来。
这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博弈?为何美国试图极限施压,最终却“伤敌八百,自损一千”?
要看清这场棋局,我们得从今年早些时候的中美贸易谈判说起。
第三轮谈判陷入僵局,未能达成协议。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急于展示“美国优先”的决心。
他很快采取了新策略,绕开中国,高调挥舞“关税大棒”向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施压。
近期,美国先后与越南、柬埔寨、菲律宾、印尼、泰国、韩国、日本,甚至欧盟,达成了贸易协议。
每次协议一签,特朗普总统便高调宣称:“美国赢了!”营造出一种全球贸易格局被重塑的“胜利”氛围。
然而,这些“胜利”的真实面貌,远非表面那般光鲜亮丽。
以越南、柬埔寨为例,他们被迫接受的协议,条款中充满了限制。
对美出口,要缴20%关税;而美国商品入越,却是零关税。这显然不对等。
更甚的是,协议里还有一条:经越南转运的中国商品,要被加征40%的关税。这摆明是针对中国。
日韩和欧盟,则付出了巨大的承诺。
欧盟接受15%关税,条件是承诺6000亿美元投资,外加采购7500亿美元的能源。
日本为了汽车关税降到15%,同意投资5500亿美元。韩国也承诺3500亿美元投资,换取类似待遇。
这些数字听起来很唬人,但其背后的真实性,很快就被揭穿了。
纸面胜利,空中楼阁
这些看似巨大的“胜利”,很快就被证明只是政治表演。
欧盟和日本的官员私下承认,甚至公开澄清:那些数千亿美元的投资承诺,根本没有法律约束力。
能否兑现,全看私营企业意愿。政府无法强制执行。这让特朗普的“胜利宣言”变得水分十足。
不仅如此,美国盟友内部的批评声也此起彼伏。
法国、匈牙利等国政要及民众公开批评这些与美国的协议,称之为“黑暗的日子”。
他们指责本国政府在华盛顿的压力下,“牺牲国家利益”,换取了表面的贸易和平。
这表明,美国单边施压策略,不仅没有稳固盟友,反而伤害了彼此信任,甚至制造了内部矛盾。
随后,为在稀土等领域逼迫中国让步,美国商务部突然宣布,禁止通用电气(GE)向中国商飞(COMAC)出售C919所需的飞机发动机。
这本是美国寄予厚望的一步棋,意图掐住中国大飞机的“脖子”。
然而,这记重拳却打到了自己身上。GE公司股价应声下跌3.2%。
更深的软肋,也因此暴露。美国航空巨头波音公司,其737MAX机身80%的钛合金零件,都严重依赖中国供应。
一旦中国反制,切断这些关键零件,寻找替代方案至少需要18个月。波音的损失,将难以估量。
美国试图“卡脖子”时,显然没意识到自己的脖子也伸在了外面。
稀土反击,军工停摆
面对美国的发动机禁令,中国迅速而精准地启动了反制。
作为对美国此前关税政策的回应,中国早在今年4月起,就宣布停止对美出口包括钆、钐在内的7种关键稀土。
这些稀土元素,是现代军工和高科技产品不可或缺的基石。
中国稀土断供的威力,很快就让美国感受到了切肤之痛。
F-35战斗机生产线停工,就是最直接的后果。
要知道,一架F-35战机需要消耗高达417公斤的稀土。没有这些,再先进的战机也只是图纸。
美国雷神公司的“标准-6”导弹产量也因缺少稀土下滑了40%。这无疑直接削弱了美军的战备能力。
一个被忽视的细节是:美国加州的稀土矿,其90%的原矿都需要送往中国进行提炼。
这意味着,即使美国自己能挖出稀土,但在核心的精炼环节,却高度依赖中国。
中国的稀土禁令,让美国陷入了“有矿也无用”的尴尬境地,直接戳中了其军工生产的要害。
技术自主,反制底气
美国的技术封锁策略之所以失效,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早已在关键领域,默默地打造了自己的“备胎”和反制杠杆。
以航空发动机为例,中国在这一曾被西方垄断的核心技术上,取得了突破。
国产长江1000A(CJ-1000A)航空发动机已成功试飞。这表明中国在大飞机动力系统上,正逐步实现自主。
更令人关注的是,国产发动机叶片的耐热性,据说比美国同类产品高出50℃。这是核心材料的重大进步。
在关键零件的国产化率上,中国也达到了近90%。这意味着,即使外部供应中断,中国也有能力自主生产。
这些扎实的技术积累,让中国在面对美国的发动机禁令时,有了应对的底气,削弱了禁令的威慑力。
除了技术上的自强,中国在全球稀土产业链上的主导地位,更是其强大的反制杠杆。
中国不仅控制着全球80%的稀土供应和精炼技术,还垄断了全球85%的永磁体市场。
永磁体是电动汽车、风力发电机、精密电子设备和先进武器的关键组件。
这意味着,全球几乎所有的高科技产业和军工生产,都无法绕开中国来获取这些战略性材料。
甚至,中国公司还持有美国最大稀土矿,芒廷帕斯矿近30%的股份。
这让中国不仅能“断供”,还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美国本土稀土的开采和利用。
这种多维度、深层次的制衡能力,使得美国试图通过技术封锁来要挟中国的策略,显得越发徒劳。
谁的未来?
F-35战机停产,不仅是一次生产中断。它更是美国“零和博弈”战略,遭遇现实壁垒的缩影。
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关税和技术封锁,强行
全球规则,最终却被这些规则自身所反噬。
这种单边施压,不仅反噬了美国军工和高科技企业,也消耗了与盟友之间的信任。
对比之下,中国在承受外部压力的同时,正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编织一张互利共赢的全球合作网络。
“一带一路”已覆盖150多个国家,中欧班列运量持续增长,显示出中国在构建开放合作新格局上的决心。
在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框架下,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已突破6000亿美元,展现了多边合作的活力。
当华盛顿还在纠结于“谁输谁赢”的算计时,北京似乎更专注于解决“如何共赢”的全球问题。
历史或许会证明,一个国家真正的实力,并非仅仅在于能否成功封锁对手,而在于能否为世界提供更具建设性的发展方案,能否与各国携手,共同面对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