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50年26万志愿军入朝,金日成索要指挥权,主席:欢迎来北京一谈

发布日期:2025-08-27 18:30点击次数:

1950年,刚刚结束解放战争实现国家独立的新中国,又再度面临着美国人的挑衅和侵略,尤其是他们不光插手朝鲜和韩国的内部事务,还把战火烧到了我国鸭绿江一带。

一开始美国人以为我国不敢轻易参加战争,因为作为世界强国美国人娇纵蛮横不可一世,现代化的装备和实力让人不容小觑。

其实当时我国内部对是否出兵朝鲜也有着分歧,最后还是主席的一句“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才坚定了我们出兵朝鲜的决心。

1950年10月19日,彭德怀亲率26万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进发朝鲜,不过在刚刚到达之后,志愿军就遇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金日成提出:“要把所有的解放军指挥权全部交由自己统一管理。”

面对这个要求彭德怀肯定是不能答应的。

那么最后这件事是如何妥善解决的,金日成为何又会提出如此要求呢?

朝鲜战争一触即发

1950年,麦克阿瑟踏上朝鲜这片土地之上时就曾断言:“中国人肯定不会卷入这场风波之中。”

作为美国的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对于战场局势有着自己的判断和计划。

真正让美国人担心的是北方的苏联,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坐拥百万雄兵,如果他们执意要插手朝鲜战场事务,恐怕对于美国是个不利的情况。

至于中国,麦克阿瑟当然不担心了,一方面我国刚刚结束了十多年的战争,国家正处在战后恢复发展阶段,自然不会轻易插手;另一方面从纸面实力来说,美国人占尽种种优势,先进的武器和装备让他们有着十足的底气和信心。

但为了以防万一,麦克阿瑟还是在韩国一线建立了两个情报指挥部,他知道蒋介石一直窥视着大陆的资源,时刻还想着反攻大陆,麦克阿瑟还指望着蒋介石给他提供种种情报,可以说我国政府的一举一动全在美国人的监视下。

在入朝作战前夕,我国内部对于这场战役也有不同的看法,最开始主席是希望林彪带领志愿军入朝作战,但是林彪却提出应该重新审视这场战争价值和意义的想法推脱,后来更是担心打败仗以自己身体为由进行辞让。

除了他之外,很大一部分军队将领都不支持出兵朝鲜,因为从短期来看根本威胁不到我国,盲目出兵反而会让刚稳定下的国内局势再度陷入动摇。

毛主席看出了美国人的深谋远虑,朝鲜如果兵败,美国人便能利用他们为跳板对我国进行战略打击,到时候整个中国也将重新陷入战火之中,最后这才力排众议让彭德怀担任了总司令领兵出征朝鲜。

我们也不希望打草惊蛇,过早的引起美国人的注意和反击,直到10月8日,毛泽东才签署了组建志愿军的命令,其实早在之前几个月的时间中,我国也在秘密筹划。

从10月15日到19日,志愿军分三个批次向朝鲜进军,想要顺利进入朝鲜地界根本没那么简单,美国人覆盖海陆空的无线电搜寻就是个大难题。

美国的侦察机夜间视线不好,志愿军就白天躲藏夜晚行军,各个沿线的卡口面对严查的美国人,志愿军又通过更换服装、分散部队、走山路小路进军。

为了彻底解决美国人的无线电追踪,我们更是彻底中断了无线电通讯,这种做法也面临着部队彻底失联和走散的巨大风险,而在部队好不容易在朝鲜境内顺利汇合后,摆在他们眼前的困难还没有完全解决。

彭德怀和金日成

在出兵朝鲜之前,彭老总就已经考虑到了一个问题,志愿军和朝鲜战士应该如何协同作战,语言问题毕竟还是个小问题,几十万人的部队该怎么指挥、该谁指挥这都是摆在眼前的一个未知数。

自己虽说是来支援的,但不能越俎代庖让人家朝鲜人听咱们的,更不用说当地形势还是本地人最为熟悉。

彭老总到达朝鲜后见到的第一个人是朝鲜将领朴一禹,两人简单的寒暄过后,朴一禹转达了领袖金日成的问候,随即便提出了:“彭德怀将军,感谢你们前来支援,不过我们主席的意见是,既然你们来到我们的地界,军队的指挥权还是要交由我们统一管理安排。”

彭德怀没想到对方这么快就提出这个要求,但考虑到有些问题应该提前讲清,彭德怀笑着说:“朴将军,我认为你们领袖的这个提议不太妥当,我们军队的指挥权还是应该自己负责。”

两人都把自己担心和顾虑的事情讲给对方,作战室内也产生了激烈的争吵。

彭德怀的想法也没错,朝鲜那些将领的指挥思路和方法和当时新形势下的作战要求已经不相适应了,而且这几十万的军队让他们全权指挥,肯定是不切实际的事情。

2天之后,金日成在和彭德怀的会面中再次谈到这件事,金日成作出了让步,提出组建两方的合作指挥所,共同指挥作战。

10月25号,朴一禹被推选为志愿军副司令,不过在一开始的作战中,中朝双方对彼此还是多少有所保留,这也就造成了战事的耽误。

尤其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作战中,因为作战指挥权不统一、语言不通等一系列因素,两国在战场上交流不够顺畅,稀里糊涂的把友军当成了敌军,把敌军莫名其妙的给放走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朝鲜当地的铁路要道和重要卡口都是本地军队在管控,我们志愿军的物资只能依靠卡车运送,11月的天气早就开始下起小雪,后勤物资输送效率慢的一塌糊涂,严重影响前线战事。

朝鲜那边也没有好到哪里去,没了我军的援助,他们在美国人面前可以说是不堪一击,种种教训和失败之后,彭德怀知道不能再这么打下去了,到时候别说打不赢美国人,朝鲜军队和志愿军都要全军覆灭。

朝鲜战争的胜利

彭德怀知道,仅靠自己和金日成的协商很难达成指挥权的统一,思虑再三后,彭德怀草拟了一份由自己和金日成和什特科夫组成三人指挥小组,统一协调所有战士的方案。

电报传回国内,毛主席立即和苏联进行磋商,希望斯大林能出面统一协调朝鲜战场作战指挥权的统一问题,斯大林对我国提出的建议十分认可。

11月17日,苏联向中朝两国发去电报,支持彭德怀的作战安排,同时希望金日成尽全力配合志愿军在朝鲜战场的一切行动。

在指挥权最终明确之后,中朝两国的配合果然提高了效率,不过在很多作战策略和安排上,朝鲜人还和我们有着不同的见解和想法。

尤其是在第二次战役结束后,彭德怀就要不要整体向南战略推进和金日成以及什特克夫产生了分歧,这两个人认为:“既然已经获得胜利,应该趁着这股势头把对方撵到海里去,尽早把这场仗打完。”

从朝鲜人的角度出发其实他们想的没什么问题,毕竟在自己的国土上,他们巴不得早点结束战斗恢复和平。

可彭德怀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咱们的补给线太长太过脆弱,美国虽然刚吃了败仗,但是毕竟主力部队还有20多万,这场仗一时半会急不得,还是要从长计议。”

事实证明,彭德怀的想法是完全正确的,尤其后来美国人战略放弃掉汉城,更是对整体战略布局的一次最新谋划,斯大林得知前线的战事情况后也严厉的批评了什特克夫:“不要再过多干扰彭德怀的正常工作。”

1951年年初,金日成还特意找到彭德怀就自己轻敌冒进的思想和争论再一次进行了道歉,对于金日成的坦诚,彭老总也不会那么小心眼,毕竟双方都希望能打退侵略者,尽早实现国家和平,双方也组织了一场高层会议共同研究新的作战计划。

第四次战役很快就打响了,有了前几次内部不团结的前车之鉴,这一次金日成对彭德怀的作战计划没有提出任何质疑和意见,中朝两军也在越来默契的配合下打了美国人一个措手不及。

随着《停战协议》的签订,不可一世的美国人在国际上也吃到了一次惨痛的失败经历,麦克阿瑟等指挥官也因为这次战场失利再度蒙羞,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也在这一次战争过后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直到今日两国的数亿人民仍难以忘却掉那段难忘的战争经历。

结语:

对于金日成和彭德怀来说,两人站在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的方式和思维自然不一样,但是他们的初衷都是为了中朝两国取得战场胜利而作出的有益尝试。

面对意识形态不同、思想环境不同的种种不利情况,彭德怀利用自己的智慧巧妙解决了双方间的问题矛盾,这样的做法也让人十分称道,也正是一批又一批不计个人得失的志愿军战士前赴后继,才有了如今的盛世中华的结果。

史料来源:[1]金海:朝鲜战争[J].历史教学问题,1997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