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8-03 19:31点击次数:
各位老铁,今天用车社不聊新款,咱揭秘车圈里那些见不得光的猫腻!
"零公里二手车",最近这事儿闹腾得厉害,简直是车市版的《金瓶梅》,各种暗箱操作,够我这老司机说上三天三夜!
事情是这么回事,极氪汽车最近被架在火上烤,被爆料把上了牌照的库存车,乔装成新车卖给消费者,还玩了个“限时特惠”的把戏。消息一出,舆论就像开了锅,沸反盈天!
要说这极氪,近几年声名鹊起,外形设计别具一格,内饰用料也颇为考究,特别是它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用户评价甚高。就拿极氪001来说,那流畅的溜背线条,配上炫酷的无框车门,往那一停,就像鹤立鸡群,引人注目!车厢内部,那块超大尺寸的触控屏,显示效果细腻逼真,操作起来也如丝般顺滑,科技感直接拉满。动力方面,双电机版本那澎湃的推背感,谁开谁上瘾!
可是,这回的"零公里二手车"风波,就像一瓢冷水,浇灭了不少车迷的热情。正经卖车不好吗,非得玩这些障眼法?这岂不是自毁长城?
厂家反应倒也麻利,赶紧出来澄清,说那些车不过是摆在店里的展车,为了避免意外才上了保险,但压根没开过零售发票,也没进行注册登记,完完全全是未经使用的新车。而且,考虑到展车摆放了一段时间,所以给出了相应的折扣,消费者依旧能享有新车的所有售后服务。
这番说辞,听起来似乎合情合理,毕竟展车也需要安全保障。但消费者又不是傻瓜,谁愿意掏新车的价钱,买一辆实际意义上的“二手车”?心里难免会犯嘀咕。
归根结底,还是诚信二字。消费者信任你的品牌,才会心甘情愿地掏腰包,结果你却玩弄这些小伎俩,这不是辜负信任吗?
事情还没完,我再来扒一扒这“零公里二手车”的底裤。
所谓“零公里二手车”,说白了就是行驶里程极短,几乎和新车没差,但已经上了牌的车。从法律意义上讲,它就是一辆二手车。
那这些车究竟从何而来?这就牵扯到汽车市场里一些不能摆在台面上的“行规”了。
一种情况是,为了完成销售指标,汽车厂商会要求经销商提前给一部分库存车上牌。你想想,临近年底,厂家要对经销商的业绩进行考核,经销商为了拿到丰厚的返点,只能硬着头皮自己掏钱买车,先把销量冲上去再说。
还有一种情况是,为了获取厂家的补贴,经销商也会采取提前上牌的手段。现如今,不少汽车厂商都有补贴政策,经销商为了拿到这笔钱,不惜铤而走险。
再有一种情况,就是某些二手车商会从汽车厂商或经销商那里,以较低的价格收购这些“零公里二手车”,然后再以低于新车的价格出售给消费者,从中赚取差价。
这几种情况交织在一起,共同催生了“零公里二手车”这种病态的市场现象。
那么,这些“零公里二手车”究竟能便宜多少呢?举个例子,一些官方指导价超过20万的新能源车型,通过这种渠道购买,甚至能省下5万块!
五万块啊!都够买一辆不错的二手摩托了!这笔钱,用来提升生活品质,它不香吗?
当然,也有少数特殊情况,例如某些热销车型,由于订单积压、交付周期过长,导致二手车价格反而高于官方指导价。这种现象,颇有“洛阳纸贵”的味道,纯粹是市场供需关系失衡所致。
但不论是哪种原因,"零公里二手车"的普遍存在,对广大购车者而言,都潜藏着不容忽视的风险。
首先,原厂质保权益可能大打折扣。许多新能源汽车厂商提供的终身质保服务,通常仅限于第一任车主。如果购买了“零公里二手车”,很可能无法享受这些优惠政策。
再者,车辆的车载互联系统、动力电池等关键部件一旦出现故障,维修费用可能会异常高昂。新能源汽车的维修技术门槛较高,一般维修店的技术水平难以保证,若无法获得原厂质保的支持,消费者很可能面临巨额的维修开销。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行为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冲击了新车的价格体系,也为一些不法之徒提供了可乘之机,让他们得以利用政策漏洞牟取不正当利益。
例如,在“以旧换新”政策的推动下,一些二手车商通过虚报报废车辆信息或伪造置换协议等手段,骗取政府补贴,然后再低价收购"零公里二手车",转手倒卖给不知情的消费者,从中渔利。这种行为,与“窃符救赵”又有何异?
面对此情此景,监管部门已经开始行动。据闻,工信部正会同有关部门,着手规范整治“零公里二手车”乱象,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也在积极推动建立相应的行业规范。部分汽车企业也已开始追究经销商违规上牌的责任。
这些举措预示着,有关部门要动真格的了!
然而,"零公里二手车"仅仅是汽车市场乱象丛生的一个缩影。要真正推动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还需要监管部门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对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严惩不贷。
作为普通的购车者,我们需要擦亮双眼,切莫贪图一时的小利,务必选择正规渠道购车,以防掉入“零公里二手车”的陷阱。
一言以蔽之,汽车市场暗流涌动,购车需谨慎,多一分了解,少一分风险。
那么,在你看来,是否应该全面禁止"零公里二手车"?倘若你购买了这种车辆,又会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