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1934奇台血战:马家军屠灭哥萨克,巷战惨烈到不留活口!

发布日期:2025-08-18 08:02点击次数:

1934年奇台巷战:马家军和哥萨克骑兵的生死血战

这不是什么英雄传奇,没有浪漫的冲锋,只有一条街一条街的争夺,一寸土一寸土的血拼。

对马家军来说,拿下奇台,乌鲁木齐就近在眼前;对哥萨克骑兵来说,这一仗,就是他们在中国的最后一战。

马家军杀向奇台,哥萨克人无路可退

要讲清楚1934年奇台这一仗,得从1917年说起。那一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沙皇倒台,红军上台。原本效忠沙皇的哥萨克骑兵一下子成了“反动派”,被红军一路追杀,最后在1920年前后彻底混不下去,逃到了中国新疆。

这帮哥萨克人可不是普通散兵游勇,他们是沙皇手底下的精锐骑兵,骑术好、装备强、纪律严。逃到新疆后,他们落脚在奇台,名义上归顺民国政府,实际上还是保留着自己的军队编制,穿着旧俄军服,骑着高头大马,甚至还在用沙俄的军旗。

但他们可不是来当顺民的。从1921年开始,哥萨克人就在暗地里招兵买马,想找机会杀回俄国。可惜计划败露,他们的头目阿连阔夫被苏联人抓回去,部队也散了架,军官跑的跑、死的死,最后只剩下几百号老兵。

即便如此,这帮人在奇台还是一股不可小觑的武装力量。新疆当时乱得很,军阀盛世才还没完全掌控局面,哥萨克人就成了各方拉拢的“香饽饽”,谁都想利用他们打仗。

到了1934年,马家军杀进新疆,哥萨克人再次被推上战场。只是这一次,他们再也没能活着离开。

马家军来势汹汹,奇台成了绞肉机

马家军杀进新疆不是临时起意,而是西北局势变化的必然结果。马仲英——这个在甘肃、青海、宁夏一带横行无忌的军阀,带着他的部队一路向西,目标很明确:拿下奇台,直扑乌鲁木齐!

1934年5月初,马家军穿过哈密、木垒,杀到奇台城外。这时候的马家军士气正旺,连战连胜。而奇台城,就成了他们必须啃下的硬骨头——不仅是通往乌鲁木齐的要道,更因为这里地势复杂,易守难攻。

守城的,正是那批哥萨克骑兵。

哥萨克人擅长骑马冲锋,可奇台城里全是窄巷子、矮房子,骑兵根本施展不开。他们虽然在南门的玉皇阁庙架了机枪,想靠火力压制马家军,但马家军也不是吃素的,一看正面强攻伤亡太大,立刻换了打法。

他们发现城外有条废弃的水渠——皇渠水洞,能直接通到城里。于是,一支小队趁着夜色,带着手榴弹和短刀,从水渠摸进城内,突然发动袭击。

凌晨两点,奇台东南角一声爆炸,巷战正式打响!

巷战惨烈,马家军杀红了眼

这场巷战比想象的更残酷。哥萨克人的机枪在窄巷里根本转不开,反而成了马家军双刀兵的活靶子。马家军士兵一手一把刀,近身肉搏,专挑要害下手,死伤极其惨重。街道上尸体堆积,房屋倒塌,血水混着泥土流得到处都是。最激烈的战斗发生在南门,马家军趁着哥萨克人换岗的空档,突然杀进去,一举控制了局面,最终拿下奇台。

胜利的代价:一个不留

马家军虽然赢了,但代价惨重。巷战打得乱七八糟,连马仲英的亲弟弟都在战斗初期被流弹打死。消息传到指挥部,马仲英沉默了半天,最后只冷冷地说了句:“不留活口。”

当天上午,奇台城里枪声断断续续响了一整天,哥萨克骑兵几乎被杀光,投降的也没留下任何记录。

马家军赢了,但没笑到最后

这场胜利没持续多久。不到一个月,盛世才的部队就从乌鲁木齐杀了过来。这时候的马家军已经精疲力尽,加上连天大雨,山路泥泞,骑兵跑不动,步兵也打不动。

1934年6月,马仲英决定撤出奇台,翻过天山退到伊犁。跑得太急,很多伤员都扔在了城里。

盛世才接手奇台后,立刻开始清算。跟马家军有勾结的地方军阀张治贤被当场枪毙,马家军的势力也被彻底清除。而哥萨克骑兵这个名字,从此在新疆的战史上彻底消失。

历史的必然:谁都是输家

在很多历史书里,奇台之战被简单说成马家军和哥萨克人的小规模冲突。但实际上,哥萨克骑兵的覆灭,意味着沙俄在中国的最后残余势力彻底完蛋。从1920年逃到新疆,他们一直想保持独立,可随着阿连阔夫被抓、部队瓦解,他们最终成了被利用的炮灰。

马家军虽然战术灵活、手段凶狠,但没有稳固的后方,根本守不住地盘。加上和盛世才的矛盾无法调和,注定赢不了大局。而盛世才借着苏联的支持,趁机扩张势力,最终在1937年彻底掌控新疆。

奇台之战,说到底,是乱世中的一场权力游戏。马家军和哥萨克人,都是时代的牺牲品,被历史的洪流裹挟、利用,最后一起被埋葬。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