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9-18 19:56点击次数:
得,各位老铁,先来学习一个高端词汇:“激励目标”。
听着是不是特有那味儿?
一股子企业文化培训、打了鸡血的精英范儿。
但在西安一家老牌商场——秋林公司这儿,这个词被玩出了新花样,翻译过来大概意思是:朋友,这20盒月饼你得卖出去,卖不掉?
简单,从你工资里“激励”一下。
怎么样,这“激励”是不是来得猝不及防?
就好像你老板拍着你肩膀说“好好干,公司不会亏待你”,转手就把你出差的硬卧给换成了站票。
这事儿还得从头说起。
前两天,一位在秋林商厦里卖衣服的小姐姐,实在憋不住了,上网发帖把这事给捅了出来。
她说自己明明是供应商的员工,一毛钱工资没从商场领过,结果倒好,中秋节大礼包——20盒月饼的销售指标,一分不少地砸到了她头上。
这逻辑找谁说理去?
简直就是跨界碰瓷,堪称当代职场奇观。
小姐姐的委屈隔着屏幕都能拧出水来:“我凭什么给你卖月饼?”
这话问得,真是直击天灵盖。
这不就等于说,你在小区里租个房,物业突然通知你,为了小区创收,每户必须包销20斤他们自己种的南瓜。
你说你冤不冤?
帖子一火,秋林公司那边坐不住了。
一名工作人员出来回应,那话说得,滴水不漏,堪称一门语言艺术。
他先是否认三连:“不是的,我没有,别瞎说。”
强调绝对没有强制性指标。
那“一人20盒”咋解释?
人家轻飘飘地抛出了那个年度热词——“激励目标”。
我听到这儿差点没把刚喝进去的水喷出来。
这脑回路是怎么长的?
把赤裸裸的业绩压力,包装成“为你好”的糖衣炮弹,这波操作我只能给666。
更绝的是那位工作人员的补充说明:“公司有这么个商品,全公司大家就一起帮忙消化消化嘛。”
“消化消化”,听听,说得多么亲切自然,仿佛员工的钱包就是公司的肠胃系统,随时准备为公司的“积食”买单。
这哪是帮忙消化,这分明是强制灌食。
今天卖月西安商场摊派月饼,明天是不是就得卖滞销的春联?
这种所谓的全员营销,说白了就是一种管理上的无能狂怒,自己打不开市场,就关起门来折腾员工。
其实这根本不是什么新鲜事。
评论区里,天南海北的“打工人”纷纷开始“比惨大会”,表示自己早就被这种骚操作锤炼得百毒不侵了。
有人说自己单位摊派过电影票,有人说自己买过领导亲戚家的土特产。
原来,我们早就活在了一个万物皆可“摊派”的时代。
随着事情越闹越大,剧情出现了反转。
发帖的小姐姐说,领导开会了,明确表示不强制了。
你看,有时候网友的口水还真比规章制度管用。
但她最后那句“大家都在观望中”,简直是点睛之笔,充满了当代职场PUA受害者的清醒和无奈。
谁知道这阵风过去之后,下一个“激励目标”会是什么?
毕竟,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嘛。
说到底,这家商场还特地强调自己“多年良好口碑”。
哥们儿,口碑这玩意儿,是自己说的吗?
都快被员工的口水淹了,还在那儿慢条斯理地整理领带呢。
真正牛气的公司,是让员工心甘情愿地去分享,而不是用指标去逼迫。
把员工逼到对立面,把压力测试玩成信任崩盘,这生意经念得可真够歪的。
所以,这瓜吃到最后,问题就来了。
下一次,当你的老板笑眯眯地递过来一份“激励目标”的时候,你钱包里的钱,还捂得热乎吗?
评论区聊聊,你都“被消化”过啥奇葩玩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