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哈尔滨马拉松赛会纪录被刷新,冠军奖金高达56万元,国内选手实力差距明显仅获象征性奖励

发布日期:2025-09-02 03:29点击次数:

刚看到哈尔滨马拉松的结果,真的让我一肚子火,还能不能别再说“体育振兴”了?这都已经成为一个“买国外黑人运动员”产业链了。国内选手拼死拼活跑个成绩,结果奖池就像象征性的慰问金似的,留给本地人的,屈指可数的几万块,和奖金几百万的外国队伍比起来,真是天差地别。

这次的冠军埃塞俄比亚的Enock,成绩2小时10分49秒,奖金56万。别说国内没有出色的长跑队伍,也不是没有潜力的。咱们用眼睛都能看出来,国家每年投入的资金绝大部分流向了几年才出现的“引进外援”。这不光是一场比赛,更像是一场“外国队伍打酱油,中国运动员看热闹”的秀。国内那几个名不见经传的跑者,比如那个叫伍明瑶的,小兄弟也是大学刚毕业的会计,从来没有专业训练经历,居然还能跑出214的成绩?在国外赢几场比赛都能赚个十万美金级别奖金的事情,在国内几乎成了天方夜谭。国内跑者要啥?钱要?还得拼命打几十次马拉松才能攒一笔不错的收入。

而且我一查,这帮外国黑人运动员,天天在比赛场上赚的,就是比国内最好的长跑选手还要多。你看看奖金差距?第二名,成绩211,奖金20多万。第三名,也得上的,而国内跑得好的,最多给个3万块的慰问金?不少跑友都知道,这产业链早已经被经纪人串联成网。国内的所谓“运动员”们,就是名符其实的“打工仔”。长跑这事,早就不是靠天赋拼搏,而是靠金钱和关系。

更让人生气的是,比赛组织者,直播那句“感谢各位跑者”我真听都快听出耳膜疼。直播最大的亮点,就是给普通跑者多镜头,特别温馨。但说实话,那哥们儿明显不懂运动,也不懂跑步。明明是赛事龙头单位,偏偏开口全是自卖自夸的自导自演。每次介绍“短暂休息”的时候,焦点都在那几位普通跑者身上。而那些精英,像王连正、尹顺金,基本就是“动静都没有”,变成了“路人甲”。镜头都不顾,成绩也不播,把本该激励人心的比赛变成了“合家欢乐”的家庭聚会。

我曾经参加过几次马拉松,知道那种感觉。你跑那么那么久,热血沸腾,结果镜头切来切去,五六个外国黑人,谁都不知道是谁。国内的像尹顺金什么的,最后都爬到终点,似乎没人关心,也没人给他们足够的关注。好像这些赛事,就是给外援“打配角”,国内选手就只能站台,看外国人满场飞。

我还特别注意到,这次奖励差距简直要命。乌鲁木齐马拉松冠军奖金1万,哈尔滨的外国冠军动辄就56万。你可以说,赛事吸引国际高水平运动员,没错,但你不能忽略,真正能激发国内跑者热情的是公平。难道鼓励国内运动员成长,有没有一点“倾斜”的空间?中国运动员这么多,真就不能搞个“国家队专项激励”计划?不然,都是钱随便给外国人浇灌,国内运动员就只能擦擦汗,心里其实都挺清楚:你们的努力,付出,只不过是登上国际舞台的“陪衬”罢了。

我想说的是,这样下去,谁还会相信马拉松是全民运动?反正我越来越觉得,这门“体育产业”变成了一场“外援LOL”。只要奖金高、关注度高,外国黑人就来,人民群众看热闹。国内跑者?打酱油还不如直接看外面那几只“人的黑马”。本地选手的努力和汗水,能不能认认真真得到一点点尊重?这些奖金、这些名次,真就这么过去了?以后谁还会相信咱们的马拉松能出人才?

声明:本文内容90%以上基于自主原创,少量素材借助AI辅助,有借助AI辅助査询收集和验证信息源,所有内容都经过自己严格审核和复核。图片素材全部都是来源真实,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和不良引导,望读者知悉。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