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7-29 05:48点击次数:
7月20日,印度喜马偕尔邦希莱村上演了一场特殊的婚礼——哈蒂部落的普拉迪普与卡皮尔兄弟共同迎娶新娘苏妮塔。这场持续三天的仪式吸引数百人见证,三人手腕系着象征结合的婚绳,围绕圣火完成部落传统“Jodidara”仪式。
这一延续数百年的一妻多夫制,核心目的是避免家族土地因分家而碎片化。哈蒂部落位于喜马拉雅山区,土地资源稀缺,兄弟共妻可确保人均耕地面积维持在生存线以上。兄长普拉迪普在政府部门任职,弟弟卡皮尔在海外从事酒店业,两人坦言:“这种安排能让家族财产完整,也让我们更团结。”
与以往低调举行的同类婚礼不同,此次高调公开折射出双重现实:一方面,女性识字率的提高使新娘苏妮塔能够主动参与婚姻决策;另一方面,山区经济压力迫使家庭选择更高效的资源分配方式。新娘苏妮塔明确表示:“我了解并尊重我们的传统。”
印度《印度教婚姻法》虽禁止多夫制,但喜马偕尔邦高等法院基于部落自治权,默许了这一习俗。婚礼现场,苏妮塔仅与兄长完成法律登记,弟弟卡皮尔的身份陷入“传统认可、法律空白”的尴尬境地。这种矛盾引发舆论争议:支持者称其为“文化活化石”,批评者则担忧女性权益被传统裹挟。
值得关注的是,过去6年当地已有5例类似婚姻,但多秘密进行。此次公开举行,既体现部落对传统的坚守,也暗含对现代化进程的试探。
南印度的奈尔人曾实行“沙姆巴达姆”制度,女性可同时与多个男性保持关系,子女归母系家族所有。非洲的巴汉巴人则通过共妻巩固部落血缘纯正性,减少女性外嫁导致的劳动力流失。
尽管面临法律与伦理挑战,哈蒂部落的这一习俗仍展现出顽强生命力。村中长者透露,随着女性教育水平提升和经济结构变化,此类婚姻已逐渐减少,但在资源匮乏地区,其经济合理性仍难以替代。
这场婚礼不仅是一个文化现象,更折射出印度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传统与现代价值观的深刻碰撞。正如人类学家指出的:“在资源匮乏的环境中,人们发展出了既能维持家庭稳定,又能保障经济生存的独特方案。”未来,如何在保护文化多样性与保障个体权益间找到平衡,将是哈蒂部落乃至整个印度社会需要面对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