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 意昂体育介绍 >

别骂许三多忘恩!他不谢张干事,不是不懂感恩,是张干事干了件“扎心”事

发布日期:2025-09-03 19:56点击次数:

《士兵突击》这部剧着实精彩,不仅剧中的主角们给观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就连一些配角也都塑造得个性鲜明、形象饱满,为观众们提供了诸多可供探讨和交流的话题。

就拿我们今天要聊的张干事来说吧,说来有点不好意思,我前前后后把这部剧刷了十好几遍,却始终没弄明白他在剧里到底叫什么名字。只记得张干事因为擅长刻章这门手艺,被团长特意调到了团部宣传部担任干事一职,这个岗位和战斗班排那种岗位有着明显的区别。

毫不夸张地讲,要是没有张干事对草原五班事迹的宣传,团长根本不可能发现许三多这个难得的人才。倘若没有张干事的积极引荐,许三多也很难走出五班,更别提成为后来的兵王了。从某种意义上说,张干事堪称许三多的“伯乐”,彻底改变了许三多的人生轨迹。

然而,面对张干事这个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恩人,许三多为何从未表达过感激之情呢?

一、

许三多因为在草原五班独自修好了一条路,结果被执行巡查任务的直升飞机偶然发现,团部(很可能团长当时就在那架飞机上)很快就得知了这个消息。

紧接着,电话便打到了营部,营部由于对具体情况不太了解,又将电话转到了连部,最后才传到了草原五班。可以说,除了五班的人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外,其他人都一头雾水,不明白驻训场怎么会莫名其妙地多出一条路来。

当然,也不能说所有人都完全不知情,毕竟许三多曾回过一次团部,还见到了成才。只不过成才一直沉浸在自己作为机枪手的优越感中,压根没认真听许三多解释自己在草原五班都干了些什么,还满不在乎地说:

“你说啥呢,半天都没个重点,真没劲!”

由于大家都不清楚修路这件事到底是对还是错,所以当突然接到询问时,众人都不禁陷入了焦虑和自责的情绪中。

而红三连的指导员何洪涛,在第二天前来调查情况时,一下车就摆出了一副严肃的面孔,这让大家产生了误解,纷纷争着承认路是自己修的。

其实,何洪涛并非故意冷着脸,而是觉得老马修路这件事做得不太妥当,没有把他这个指导员当自己人。在他看来,以自己和老马的交情,修路这么大的事,老马总该提前跟他汇报一声。不然,当团部和营部问起来时,自己作为三连的指导员,竟然对情况一无所知,实在有些尴尬。

毕竟,在指导员的理解中,老马做出修路这个决定,肯定是上次他们谈话起了关键作用。

二、

可惜,何洪涛与老马进行深入交谈后,发现老马支支吾吾,欲言又止,再加上许三多、李梦、老魏、薛林等人的行为举止有些异常,何洪涛觉得老马心里有委屈:

“不怪你有情绪,是我让你有了情绪!”

而且,之前老马刚递交了退伍申请,这次深入谈话时,老马情绪激动地表达了自己其实并不想走的想法。这让指导员何洪涛更加愧疚了,于是他一咬牙,下定决心,一定要想办法把老马留下来:

“别说了,我心里有数,大家都明白,大家都会努力的,我也会尽力的!”

显然,何洪涛这番话的重点在于最后一句,他表示自己会努力留下老马。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立刻跑到团部,把负责宣传的张干事拉到了草原五班。

实际上,张干事的宣传工作意义重大,它是鼓舞士气、维护军人形象和理念、保持部队旺盛战斗力的重要手段。即便在红军长征那段最为艰难困苦的时期,军队中也到处都有宣传人员的身影,他们积极传承着红色精神。

即便在和平年代,宣传工作也丝毫不能松懈。它不仅能鼓舞士气,还为首长们了解基层士兵的情况提供了重要途径。甚至,宣传工作还会对被宣传官兵的考核、提干、奖励和处罚等方面产生影响。

所以,一开始指导员还跟大家说,修路这件事不是什么大事,顶多能得到个团部嘉奖。但跟老马沟通之后,不仅他,连李梦、薛林、老魏都意识到,这是老马能够留下来的一个机会,于是他们不断警告许三多,让他不要争功。

三、

张干事这个人其实特别有意思,他不仅擅长捏泥人和刻章,还会画画,这也是他最为自豪的技能。

张干事这次来到草原五班,并非出于自己的本意,而是看在指导员何洪涛的面子上。这一点,后来何洪涛还特意跟老马解释过,说自己费了好大一番口舌才把张干事请来,就是希望他能对修路这件事进行宣传报道,说不定能引起团长的注意,从而为老马提提条件。

虽然张干事来了之后,说自己此行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采访大家,二是给大家照相,而且强调照相是最重要的。

在大家普遍的认知里,采访大家可能是想从枯燥乏味的草原五班生活中挖掘一些有价值的素材。而给大家照相,在那个年代,照相可是一件比较稀罕、高大上的事情,算是对大家的一种奖励。这也说明张干事还是比较接地气的,知道大家最需要什么、最喜欢什么,做事能做到大家心坎上。

但实际上,他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自己的工作。他希望通过给大家照相这个切入点,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和素材。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他在强调此行目的时,特意把给大家照相作为重点,最后还豪爽地表示,要自掏腰包给大家洗照片。

确实,照相这件事对大家的吸引力太大了,大到李梦为了多照几张照片,不惜违背自己的良心,非要和许三多换班,还在照相过程中想尽办法挤到前面。

四、

可惜,张干事一开始就欺骗了大家,他此次前来的主要目的根本不是给大家照相。

后来,储存空间不够了,老马特意提醒,许三多还没照相呢。然而,张干事并没有把老马的请求放在心上,反而直接表明了自己此次前来的真正目的:

“马班长,其实我今天来,主要是想采访采访你,想听听你心里真实的想法,我想找一些能升华主题的东西。”

事实上,他这种前后说法矛盾的行为并非只有这一次。刚到草原五班时,他就一个劲地拍打袖子,估计是那里灰尘太大。当大家称呼他为首长时,他虽然谦虚地说:“别看到有衔的就喊首长,我就是个宣传干事。”

可是,他又很享受被喊成首长的感觉,所以在解释完自己的身份后,又突然以首长接见士兵的方式和大家握手:

“真舒服,真舒服,来来来,握握手,握握手!”

后来,团长问他那张画像的事,他大言不惭地回答,自己当时去草原五班就是为了采访许三多的,脸上还透露出一丝得意。还有他前脚还在夸自己带的数码相机有多好,等到给许三多画像时,却又把它扔到一边,抱怨道:

“我怎么带了个日本破数码,真是倒霉!”

这下子,他的真实目的全暴露了。原来他来草原五班,根本不是为了拍照,而是为了寻找能创作出伟大作品的机会。不然的话,刚才拍的那些照片,挑几张删掉,也不至于连许三多的照片都没照上。

五、

所以,他根本不在乎许三多没有照相,而是直接掏出小本本,准备采访老马,以实现自己此行的目的。

可惜,老马无法提供张干事想要的能升华主题的内容。即便老马声情并茂地讲述了许三多来了之后,自己的感受以及大家的改变,但张干事的注意力显然不在这些方面。

直到后来老马越说越激动,非要拉着李梦去替许三多时,张干事才终于找到了自己想要升华的东西,也就是他最为看重的作品——许三多站岗的画面。

由此可见,什么草原五班的先进事迹啊,老马能不能提干啊,何洪涛的嘱托啊,他全都抛到了九霄云外。在他眼中,只有这一幅作品:

“都往后退,别动,这可是作品啊,作品!”

因为许三多迎着霞光站岗,这正体现了军人坚守岗位、履职尽责的风采。这才是团报需要报道的内容,也是张干事所追求的能升华主题的素材。

所以,那段给许三多画画的场景十分疯狂,将张干事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刻画得淋漓尽致。画完画后,他整个人像虚脱了一样,躺在地上不停地为自己叫好:

“太美啦,太美啦,这就是作品,作品……好久没这种感觉了……哈哈……”

而指导员何洪涛,还在为自己被折断的钢笔而难过,在后来的画面中,他还用牙咬,试图把钢笔尖掰回来。

至此,张干事完全忘记了自己此行的其他目的,脑子里只剩下这一幅作品。

六、

张干事完成这幅作品,并非是为了帮助许三多,而是出于他的工作职责。事实上,他连站岗士兵的名字都搞不清楚。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的这幅画,这幅他认为是最伟大的作品,确实引起了团长的注意。在一次演习结束后,团长问他,说他文章写得好,可是为什么配图中那名站岗的士兵前面有一颗五角星呢?

而且,在评论稿子时,团长还说:

“那是象征主义的现实精神,哎,你看我们这些士兵,说什么象征主义呢?”

而张干事的回答,才是真正帮助到许三多的地方。他提到,这幅画不是虚构的,而是写实画,而且就取材于我们团,画中的这名士兵也是真实存在的,就是我们团的兵!

随后团长反问一句:

“哎,这个团里还有我不知道的事情啊?”

这说明什么呢?

这说明,张干事写的那篇报道,根本没提草原五班修路的事,也没提老马或者许三多的名字,大概率就是一篇散文,一篇弘扬士兵精神的文章。

不然的话,看过报道的团长,不会在张干事提到这个兵是草原五班的兵后,反问是不是修路的那个班。

修路这件事,团长早在直升飞机上时就看到了,并不是报道中说的那样。而且张干事也不会给团长解释,这条路不是一个班修的,而是这个士兵一个人修的。

七、

因为张干事的回答,勾起了团长的好奇心,这进一步激发了他的创作和描述热情。他声情并茂地给团长讲述了这个士兵是如何修成这条路的感人事迹。

大家一定要记住啊,许三多被团长发现,并不是因为张干事的那篇报道。事实上,那篇报道根本没提草原五班,也没提许三多,更没提修路以及修路的具体过程。

而是因为团长对张干事的那幅画产生了好奇心,张干事又不想错过这次在首长面前表现的机会。于是他非常激动地讲述了整个事件的经过,甚至不惜说了谎话,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重视和珍惜:

“那天我是专门去采访他的,就是要写出有感而发的文章!”

这就是宣传的目的,能让首长从自己的报道中发现有价值的东西,这不仅是自己的骄傲,也是工作成绩的体现。既然许三多是自己作品中的人物,当然要多说些好话啦。于是张干事滔滔不绝,在团长的不断追问下,不仅讲了许三多修路的不容易,还讲了他即使在三连五班,也时刻没有放松军事训练,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士兵!

人嘛,做了好事,既能帮助别人,自己又能得到表扬,自然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所以,当团长问张干事这么好的兵得调到团部来,一起跟着战车冲锋陷阵时,张干事也高兴地握拳庆祝。人嘛,做了善事总是会感到开心的。

虽说这是张干事的工作性质决定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这一番表现确实促成了许三多的调离,说他是许三多的贵人一点也不为过。

八、

那么,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许三多不会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能调离五班,也不会不清楚张干事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为什么却从来没有表示过感谢呢?

在七连即将解散之前,许三多有一次从成才口中得知李梦已经调到团宣传部了,于是他高高兴兴地去找李梦。结果就遇到了张干事,张干事见许三多来了,还是很高兴的,立马就掏出了纸笔要采访他:

“你来的正好,我跟你说,我现在正在构思一篇关于战友离别之情的征文。你们七连不是要被撤了吗,你来,正好跟我谈谈你的感受!”

要知道许三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他是一个非常不喜欢走出自己舒适圈的人,最不愿意做的事情就是改变,就喜欢延续以前养成的习惯。

他更不愿意做的事情就是离别,离开新兵连的时候,他就半夜偷偷找史今哭,说不想走,不想去养猪。离开草原五班时,他同样哭得像个泪人,跑一边躲起来了。包括后来去A大队,离开只剩下自己一个人的钢七连,他也是一再拒绝袁朗。

张干事虽然是他的伯乐,是他的恩人,但也是打破他好不容易融入的草原五班生活,将他强行拉走的“罪魁祸首”。

所以,在老马带领众人制服许三多后,他嚎啕大哭:

“我离开过家,我不想再离开家了!”

最后没办法了,老马带着李梦和薛林,连拉带拽的,才硬把许三多带到了团部。

九、

也就是说,从当时许三多的心境来看,他不仅不会感谢张干事,甚至还会恨他乱报道,害自己离开好不容易融入进去的“家”。

当然,他有这种想法的前提还得是他清楚地知道张干事是自己的贵人。事实上,以许三多的头脑,他不一定能意识到张干事对自己的帮助有多大。

而张干事,又不是那种喜欢居功自傲的人。虽然在团长面前他会邀功,但是在许三多面前,他可从来没说过类似“没有我哪有你今天”这样的话。

因为张干事是个工作狂,不会考虑那么多复杂的事情。他也是唯二不清楚高城身份的人,另一个是成才。不然的话,张干事不会把七连的战功记到别的连队头上,成才也不会“背叛”钢七连去红三连了。

张干事就是一个对团报工作充满极度热情的人,也具备一个媒体人应有的敏锐嗅觉。他会询问许三多的感受,也会专程去采访七连的退伍欢送会,结果被拒绝,甚至连老A选拔比赛,他都要去寻找能升华主题的素材,即使被袁朗怼了一顿。

虽说帮助许三多回到团队,是张干事在工作过程中的意外收获,但不能否认他确实做了一件好事。不要说什么是应该做的,人的一生中,又有多少是应该做而没做的事情呢?

所以,许三多之所以没有感谢张干事,一方面,他可能并不清楚事情的详细情况,另一方面,张干事也从未提起过这件事。

更重要的是,就算许三多知道张干事对自己帮助很大,但前期有强行把他调离五班的“怨恨”,后期,又有张干事蔑视钢七连英勇事迹,还不愿意道歉的不满。

毕竟,连团长都说了:

“你对七连连史的无知,我是不会原谅你的!”

好在许三多仅仅在日记里写道,无论如何自己也是败者,最后时刻也要显示出最后的骨气。幸亏许三多没有冲张干事动手,不然的话,可真就亏心了。

张干事不算是一个纯粹的好人,但也不是坏人。他有自己的虚荣心,也有自己对工作的执着追求,但他是许三多贵人这件事,相信没人会提出异议吧?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