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10-07 12:56点击次数:
近年来,中国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无论是经济、科技还是军事,都达到了一个新高度。相比之下,美国为何不联手俄罗斯来牵制中国呢?这个问题背后有着复杂的国际关系和利益考量。美国和俄罗斯各自有着不同的战略目标,合作并非易事,而且美国在多个领域与中国保持着竞争与合作的平衡。总之,国际局势错综复杂,每个国家的选择都基于自身利益和长远考量。
2021年10月27日,美国总统拜登向媒体公布了他任内第一份国防白皮书《国家安全战略》。
美国政府在这份文件中,第一次公开而明确地把中国称为最主要的竞争对手,改变了以往遮遮掩掩的态度。
消息一出,美国的许多地缘战略学者,包括基辛格,纷纷向拜登献计献策。他们希望总统能效仿冷战时期联中抗苏的故事,缓和与俄罗斯的关系,拉拢普京一起构建对华包围圈。
基辛格
大家都知道,俄罗斯的高层领导人,包括总统普京,他们都是亲西方的政治家。
如果拜登愿意做出和解的姿态,事情的发展就很难预料了。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仅仅四个月后,拜登政府就引发了俄乌之间的冲突,迫使普京不得不转向与中国合作。
拜登这一出人意料的举动,到底是年老糊涂的表现,还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呢?
美国霸权的根基可以简单理解为它的几大支柱:强大的经济实力、先进的军事力量、全球化的影响力以及深厚的文化软实力。经济上,美国拥有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掌控着全球金融体系的核心,比如美元的主导地位。军事上,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遍布全球的军事基地和先进的武器装备,确保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威慑力。在全球影响力方面,美国通过国际组织、贸易规则和外交手段,影响着许多国家的政策走向。而在文化上,美国的影视、音乐、教育和科技输出,让其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美国在全球的主导地位。
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曾经说过:国家是不同阶级之间矛盾无法调和的结果。
由于阶级之间的矛盾无法调和,统治阶级设立了法律、监狱、军队和警察等机构,用来压制被统治阶级,防止他们反抗。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社会不会因为阶级斗争引发的不断冲突而崩溃。
这套理论用在国际政治上也很合适,世界霸权就是国际矛盾难以调和的结果。
中国也通过自己的军队、货币影响力和思想观念来维护自己的权威,压制不服从的力量。
美国还想让其他国家不拥有武器。
这样世界就不会因为国际矛盾引发的武装冲突而走向毁灭了!
可以说,在当今世界,除了美国之外,所有的国家,包括那些所谓亲密盟友,都在不同程度上扮演着被剥削者的角色。
美国要想让这套剥削机制继续运行,需要做到两点:
首先,要把那些可能对自己有敌意的国家的军事力量给消除掉。
第二,要保证自己的统治力量不减弱,这样才能压服一切不服从的人!
美国不能失去欧洲。
首先,能够对抗美国的国家,至少都是工业发达的国家。
工业化国家通常有两个关键特征:一是从事工业工作的人员数量在社会劳动力中占多数,二是工业生产的总价值在整个经济产出中占据主要部分。
不是说你有几个工厂,建了几座现代化城市就叫工业国家。
印度和土耳其这类国家,在这方面根本不算顶级。
二战后,美国成了全球的领导者。那时,世界上有能力竞争的就只有日本、欧洲和苏联这三个地方。
其中日本和欧洲成功被美国解除武装,变成了美国的保护国,只有苏联感到不满。
美国采取了强硬与温和并用的策略,最终导致苏联的瓦解,并成功引导俄罗斯陷入发展停滞的局面。
现在的俄罗斯,虽然不是美国的保护国,但工业体系已经很落后了。
看看现在的俄罗斯,面对乌克兰都打得很吃力,除了拿核武器吓唬人之外,还有哪里能和美国竞争?
因为苏联解体了,美国才能真正统治这个星球。
特别是在08年之前那十几年,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于公开反抗它。
美国对中国的一些错误判断,其实是他们在战略上犯下的最严重的失误。
在布热津斯基和其他美国决策者的眼中,中国的位置更像是在亚洲边缘,最多只能起到一个远东稳定器的作用,并不会对美国的政治地位构成威胁。
布热津斯基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分析师。
中国的GDP未来有可能翻一番,但如果只能从事低端制造业,充其量也就是给美国提供廉价商品的小供应商罢了。
美国高层的这个判断失误也情有可原。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初期,已经建立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
但从标准角度看,中国仍然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农业大国。
说它在20年后能威胁到美国的霸权,别说美国人不信,我们自己都不信。
那时候,中国人最大的愿望,就是到本世纪中叶,能赶上日本!
如果知道中国有这么可怕的工业潜力,美国说什么也得把中国变成日韩那样的半殖民地,才允许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错误已经发生,再多的话语也无济于事。
另外两个工业中心,欧盟和日本,可千万不能再出问题了!
不然,美国的霸主地位可就要不保了。
这和俄罗斯有什么关联呢?
这事儿挺重要的,中国、欧盟和日本这些地方,虽然都有可能对美国的主导地位构成挑战的工业实力。
不过,他们有一个明显短板,就是被美国紧紧制约住了,那就是他们没有掌控住关键的工业资源。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不管工业品有多少种,它们的生产都离不开煤和铁这两种工业元素中的一个。
只要抓住这两点,就能掌握你的工业命脉,所以欧盟的前身才叫煤钢共同体嘛!
现在,工业大厦的建造材料从以前的煤炭和钢铁,变成了石油、钢铁和芯片。
没有这三种要素,现代工业品的生产将难以进行。
不管你中国的工业有多牛,还是欧洲的工业有多厉害,也别提你的GDP有多高。
离开外贸后,你们将无法实现这三样东西的自给自足。
只要我切断这三项关键要素的供应,你们的经济总量肯定会大幅下滑。
美国依靠什么来掌控这些关键资源的供应呢?当然是通过海洋控制权了。
俄罗斯的石油和铁矿资源非常丰富,而且与中欧国家陆地相连。它是唯一一个可以在石油和铁矿方面帮助中欧国家,同时绕开美国海洋控制的国家。
美国害怕中欧和俄欧联合起来。
中国的芯片产业发展遇到了不少难题,如果在信息化时代不能自主生产芯片,那一切努力都可能白费。
即使俄罗斯一时转向与中国合作,中国也不可能一下子变得十全十美。
不过,欧盟可不这么简单呢!
在芯片技术方面,它完全没有受到限制,如果能与俄罗斯完成整合,拜登恐怕连睡觉都会被吓醒。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欧洲还有美国的驻军,即便俄罗斯和欧洲走到一起,这些小问题还能解决吗?
咱们之前聊过,美国想当世界霸主,除了让别人不带枪,还得保证自己的枪支是世界上最好的。
怎样才能确保自己的实力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呢?
军工产业确实很重要,而且必须得排在第一。不过,军工和国家整个工业体系是紧密相连的,不能分开看。
我们知道,美国这几十年一直在减少制造业啊!
虽然现在美军的规模看起来还是全球最大的,但如果真的发生战争,他们还能像二战时那样快速建造航空母舰吗?
现在不行了,美国人现在靠的是冷战时期的老底子了。
如果真想跟中国竞争,他需要借助其他国家的工业体系,让自己的战争机器变得更强。
现在世界上,能在工业生产上与中国比拼的,只有欧盟了。
美国需要紧紧掌控欧洲,不然就会失去重要的影响力。
一旦欧洲的武器制造能力被激活,这些生产能力既能用来装备美国,也能用来装备欧洲。
如果美国不能牢牢把握住欧洲的石油和钢铁资源,将会受到反制。
马克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如果一个地区在经济上已经高度整合,那么在政治和社会方面,它也会寻求统一。
过去俾斯麦能够统一德国,主要是因为他通过关税联盟,实现了各个德国邦国之间的经济融合。
现在的欧盟,就像是一个升级版的关税合作组织。
当前的欧盟尽管存在不少问题,但有一点我们要记得,它已经在经济上实现了高度的一体化。
以前拿破仑和希特勒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那个年代,欧洲并没有统一的经济基础。他们依靠政治和军事上的强制整合,但最终结果只是无根之木。
阿道夫·希特勒是二战时期的德国领导人,他带领纳粹党上台,实施了一系列极端政策,给世界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如今,欧洲正拥有着前所未有的条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统一。
如果不是美国,不是美国的军队,不是美国的帮派如冯德莱恩之流在强行压制,欧洲的政治家们,早就朝大一统发起冲锋了。
如果不是美国在施加压力,那些俾斯麦和拿破仑早就站出来了。
那个让全世界都感到震撼的国家,早已在视野中显现。
如今,美国遇到了来自中国的挑战,其主导地位开始显现动摇。
随着矛盾越来越激烈,美国可能会把更多的力量转向亚太地区,从而更加依赖欧洲。
为了争取欧洲的支持,恐怕就得对欧洲本地的力量多做一些让步,把更多的权力交给他们。
到时候,美国还能拿出多少力量来阻止欧洲走向统一呢?
美国离不开欧洲,就像西方离不开耶路撒冷一样。
没了欧洲,美国就真的什么都不是了。就算死,美国也是不会放手的。
美国目前唯一还能在欧洲施加影响的地方,就那么一处了。
欧洲的石油和钢铁不能自给自足,它需要从拉美、非洲、中东或者俄罗斯进口。
除了俄罗斯之外,这些进口的地方大多需要通过海路运输。
美国现在仍然是全球海洋的主导力量,这意味着除了俄罗斯之外,美国在其他各个方向上都有很大的影响力。
理解了这一点,你就知道美国人为什么对北溪管道如此不满。
它挑起乌克兰战火,主要是想在俄罗斯和欧洲之间人为制造一道鸿沟。
当俄乌战争爆发时,有些中国网友内心窃喜,认为美国可能糊涂了,没在亚太地区增加围堵,却在欧洲制造事端。
美国人挺聪明的,他们先处理好国内问题,再跟中国谈判。在跟中国摊牌前,必须先理清跟俄罗斯和欧洲的复杂关系。
这样下去,它针对中国的策略很可能让俄欧从中获利。看来大事不妙的前兆出现了!
有人可能会说,这样做不是把俄罗斯逼到了中国这边,让中国更容易获得石油和钢铁了吗?
这其实就是一种在两个不好的选择中挑一个相对好一点的做法。
俄罗斯在经济和文化上都与欧盟有着紧密的联系。
从彼得大帝到叶卡捷琳娜,直至现在的普京,俄罗斯一直有着想成为欧洲大家庭一员的渴望。
相比之下,中国的情况完全不同。两国的文化和人种差异很大,再加上中国对西伯利亚地区的存在感很强,构成了地缘上的威胁。
如果这两个国家联手,肯定得有个主次之分,这样双方才能安心。
如果大家都不愿意当别人的跟班,那么反目成仇几乎就是必然的事情了。
当前我们强调中俄合作没有上限,但同时也明确表示不会形成同盟。
这实际上是一种政治技巧,通过保持中立,避免明确中俄两国的领导与跟随关系,让各方都感觉满意,巧妙地避开了谁是老大谁是跟班的尴尬。
有利必有弊,这种模糊的合作方式日后肯定会让美国找到很多操作的机会。
因此,对美国而言,俄罗斯与中国走近比接近欧洲更有利!
美国面临的问题
美国的计划能成功吗?我觉得很不确定,甚至有可能会失败。
作为一个中国人,笔者对美国的战略安排是赞同的。
既然中美之间的分歧难以避免,那就看谁更厉害了,输了也就说明自己不够强。
真正让人无法接受的是,就像当年的日本和德国一样,拼命努力到最后却只是给别人做了嫁衣。
不过从最近几年的情况来看,事情的发展有可能会超出我们的控制。
首先,俄罗斯的表现让全世界都感到意外,连美国也没想到它会变得这么弱。
俄乌冲突和瓦格纳事件对普京在国内的威望造成了很大影响。
人们需要明白,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社会依然面临着很多未解决的矛盾。
是普京这个假强人,凭借个人威望硬是压制了这些矛盾。
如果普京去世或他的权力受到削弱,俄罗斯内部的矛盾将会爆发,可能导致国家局势动荡,甚至有可能再次面临分裂的局面。
如果俄罗斯再次分裂,谁会成为最大赢家?
当年苏联解体,谁是最大的赢家呢?
正确答案指向的是欧洲,而不是美国。
苏联解体后,他们能吸收东欧的廉价劳动力和资源,欧共体也升级成了欧盟!
如果俄罗斯再次分裂,最大的赢家毫无疑问还是他们。
欧洲一直希望能把俄罗斯拉进来,但又担心俄罗斯太大,难以掌控。如果俄罗斯再次分裂成许多小国,那马克龙他们就得去祭拜祖先,祈求宽恕了。
还有一个让人头疼的因素,那就是美国那个“能人”。
拜登这一伙民主党的政客虽然手段强硬,做事很果断。
但这位对手在国际政治方面经验丰富,每一招都显得有章可循,这样的人,才是最理想的对手。
特朗普不像拜登那样难以对付,但他就像一头冲进瓷器店的象,行为让人捉摸不透。
他上台后,可能会彻底改变民主党政客在欧洲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