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 意昂体育介绍 >

全球九成激光雷达中国造,却年亏上亿!这笔巨款,究竟喂肥了谁?

发布日期:2025-10-07 12:28点击次数:

这事儿越想越邪乎。中国的激光雷达公司,愣是把全世界的同行都快打趴下了,卷走了全球近九成的市场。那些曾经高高在上的国际巨头,一个个灰头土脸地退场。

可魔幻的是,这帮新晋的“武林盟主”,一翻开自家的账本,全是血红的窟窿,一年亏掉好几个亿都是常态。这哪是打赢了,这分明是赔本赚吆喝,把整个行业都逼到了悬崖边。那钱,到底飞进了谁的口袋?

想想禾赛科技上市敲锣那天,多风光啊,市值一度冲到三百多亿。大家都以为激光雷达的春天来了。结果呢?资本的热乎劲儿一过,冰冷的财报拍在脸上,去年一年亏了快五个亿。它的老对手速腾聚创更狠,同期直接亏了43个亿,听着都让人心惊肉跳。

这窟窿就像个无底洞,怎么都填不上。今年上半年,速腾聚创接着亏。禾赛科技虽然去年短暂地喘了口气,扭亏为盈了一个季度,但很快又栽回了亏损的泥潭里。

一边是拳打老师傅,把行业鼻祖Ibeo干到破产,把老大哥Velodyne逼到卖身,吓得博世、Mobileye这些巨头都自断臂膀;另一边却是自己血流不止,站都站不稳。这笔账,怎么算都透着一股诡异。

往里扔钱听不见响

激光雷达这玩意儿,听着高科技,其实就是个吞金兽,还是两头吃。一头叫研发,一头叫产线,两把大锁死死拷住了所有玩家。

研发就是个黑洞,你永远不知道还得填多少钱进去。为了把成本打下来,性能提上去,大家都在玩命自研ASIC芯片。这东西,光是拿去“流片”,就是几百万上千万的真金白银砸出去,关键是,砸了还不一定能听见个响儿。

所以你看速腾聚创的财报,研发开销一度占到营收的一半还多,简直吓人。禾赛科技去年也扔了快8个亿搞研发。这烧钱的速度,比好多造车的都猛。技术路线还没个定论,你刚砸钱搞定64线,人家128线的又来了,研发永远在屁股后面追着跑。

再说产线,更是个重资产的坑。一条产线,动不动就是上亿的投资。钱砸下去了,唯一的活路就是靠规模把成本给摊平。理想中,得出货上千万颗,成本曲线才好看。可现实呢?现在最大的客户是L2+的智能汽车,这种车一般车头装一颗就完事了。

那些需要装好几颗的L4级别自动驾驶车,又都是些三四十万以上的高端货,一年才卖几辆?就拿问界M9来说,土豪地装了4颗,可它一年又能卖多少?这点量,跟千万的目标比,连塞牙缝都不够。

里外不是人的夹心饼干

成本死活降不下来,价格却跟坐了过山车似的往下掉。激光雷达厂商,就像块夹心饼干,被上游和下游挤得快断气了。

上游掐着你的脖子。一颗激光雷达,激光器、探测器这些核心零件,就占了成本的小一半。要命的是,很多高性能芯片,比如SPAD芯片,还得从国外进口,索尼就是这行的大佬。人家不松口,你的成本天花板就焊死了,动弹不得。

下游的车企呢,个个都是“价格屠夫”。现在新能源车市场都杀疯了,车企为了活命,会把压力传给每一个供应商。比亚迪的王传福不是说了吗,一个卖3000块的零件,他们的目标成本是900。这话虽狠,但理不糙。

于是,车载激光雷达的价格就这么雪崩了。前两年还能卖个八千一万,今年两三千就给你。速腾聚创的产品均价,四年时间从一万块跌到了两千六,缩水了快八成。你卖三千,我就敢报两千三,大家只能用最原始的肉搏战抢订单,血流成河。

马斯克吹来的冷风

如果说成本和价格只是常规赛,那马斯克的特斯拉,简直就是降维打击。老马是“纯视觉”方案的铁杆信徒,他觉得摄像头加牛逼的AI算法就够了,激光雷达又贵又丑,纯属多余。

一开始,国内车企还把这玩意儿当成高端的标志,车上没个激光雷达,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可现在,风向变了。特斯拉的成功,让越来越多的人犯嘀咕:这东西,到底是不是非要不可?

更要命的是,一些曾经的“激光雷达粉”也开始动摇了。华为、小鹏,这些曾经的铁杆拥护者,纷纷推出了不带或者减配激光雷达的车型。目的就一个:把价格打下来,去抢更广大的中低端市场。

这对激光雷达行业来说,不亚于釜底抽薪。它从根本上动摇了这东西存在的必要性。一旦车企觉得你可有可无,那在谈判桌上压价的底气就更足了:“你不降?那好,我不用了。”日子只会更难过。

换个地方总能活

在汽车这个“围城”里苦苦挣扎时,禾赛和速腾们,悄悄摸到了另一把钥匙——机器人。这个新战场,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今年上半年,禾赛用在机器人上的激光雷达,出货量暴涨了7倍,占了总出货量的近两成。速腾聚创那边更夸张,机器人业务的收入贡献已经接近三成了。

机器人市场为啥这么香?首先,有钱赚。今年上半年,机器人用的激光雷达,平均一颗还能卖到4800块。虽然也降价了,但比起车载市场那两三千的“白菜价”,简直是奢侈品。你看速腾聚创的毛利率,一下子从13.6%蹿到25.9%,财报里明说了,主要就是感谢机器人业务。

更重要的是,商业模式变了。在汽车圈,你就是个卖硬件的。车企个个都是技术大牛,它们要的就是一个标准化的黑盒子,越便宜越好。

但机器人市场不一样,客户五花八门,有做割草机的,有做送货小车的,技术能力参差不齐。人家要的不是一个冷冰冰的硬件,而是一整套“拿来就能用”的方案。这就给了激光雷达厂商一个从“卖铁皮”转向“卖服务”的机会。你可以提供“硬件+软件”的打包方案,附加值上来了,自然也就跳出了价格战的泥潭。

结语

回过头看,中国激光雷达行业打遍天下无敌手,却赚不到钱,本质上是卡在了汽车产业链的尴尬位置上。它被技术投入、成本压力和市场需求这几个互相矛盾的节奏给夹住了,进退两难。机器人市场的出现,像是一针强心剂,提供了一个宝贵的突围机会。但这把钥匙,也不是那么好拿的。这注定是一次艰难的跳跃,但对于深陷亏损泥潭的中国激光雷达产业来说,这或许是从一个“制造者”蜕变为一个“赋能者”的唯一道路,也是通往真正盈利和成熟的必经之路。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 2013-2024